PG麻将新闻中心PG Mahjong official website News
托起舌尖幸福 麻将胡了下载入口,共享美好生活——我省扎实践行大食物观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
近年来,我省用实际行动扎实践行大食物观理念,在保障粮食供给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,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等产业,统筹果、菜、鱼、肉、蛋、奶这些农产品供给,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来源,全方位挖掘食物供给潜力,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,守牢“米袋子”,拎稳“菜篮子”,装满“肉盘子”,以多元优质的供给守护着人们舌尖上的幸福。 “你看现在的水果,种类多得让人惊叹,就拿橙子来说吧,就有脐橙、褚橙、爱媛橙等好多品种,挑得眼花缭乱。我们年轻的时候,吃得最多的就是山药蛋煮面条,现在一年四季想吃啥有啥,就连以前没见过的南方的竹笋、菜心也很常见了。”逛超市对于75岁的文红叶阿姨来说是“每日必修课”,她的乐此不疲源于食物的琳琅满目,用她的话来说“即使不买看着也是一种享受”。 从吃得饱、吃得好,再到吃得健康,百姓的饮食观念正在悄然发生改变,食物需求也更加多样化,因此,树立大农业观、大食物观,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势在必行。 稳粮保供,始终是农业生产的头等大事。5月15日,省委副书记、省长金湘军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山西践行大食物观,突出稳粮保供。我省是粮食产销平衡省,在播种面积、总产、单产三连增的基础上,持续夯实耕地基础,特别是打好有机旱作品牌。每年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265万亩,提升粮食作物单产。统筹果、菜、鱼、肉、蛋、奶这些农产品供给,构建多元化食品供给体系。 多年来,我省坚持藏粮于地,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构建现代农业格局的根本性措施,采取“长牙齿”的硬措施切实加强耕地保护,坚持农田姓“农”、良田种粮,用旱涝保收、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“托底”粮食安全,端稳“中国饭碗”。目前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488.45万亩,占永久基本农田的52.4%。 在广袤肥沃的土地上,2023年我省粮食播种面积4741.4万亩,全省粮食总产量295.6亿斤,平均亩产623.5斤,总产单产再创历史新高。同时,强化生猪产能调控,支持奶业健康发展,新增设施农业16.6万亩,全省肉、蛋、奶、果、菜产量分别增长8.3%、7.4%、3.0%、9.0%、5.5%。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增产,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支撑。 5月底,记者走进晋中市榆次区长凝镇南合流村村民李文利的蔬菜大棚,眼见一排排西红柿长势正旺,熊蜂飞来飞去忙着授粉,旁边水肥一体机、打药机、温湿度控制系统一应俱全。“我这一个棚占地2亩,一年能收入四五万元吧。”南合流村有34个蔬菜大棚,前茬种西红柿,8月份西红柿收完后又种西葫芦,大部分销往广东、福建等地。李文利说:“我们这片的农民自古就有种菜的特长,村里从2021年开始利用机动地发展蔬菜种植,大家的收入大幅提高了,以前种玉米时一亩地纯收入才1000元。” 晋中市利用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设施蔬菜,2023年新建设施7963.5亩,改造设施6052亩,完成省里目标任务的199%。截至5月20日,蔬菜产量为24万余吨,同比增幅5.2%;2023年吕梁市建设35个千亩级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,获“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”称号;大同市将天镇县上吾其村打造成全省唯一超万亩的设施蔬菜村,吸纳用工近5000人;朔州市草牧业发展势头强劲,鲜奶产量、肉羊出栏、饲草种植等指标多年全省第一。 地处吕梁山腹地的中阳县昼夜温差大、森林覆盖面广、水资源丰富,好山好水好空气造就了中阳木耳“接近天然、耳形如月、光泽黑亮、肉厚细腻、筋道耐嚼、口感滑爽、胶质丰富”的独特品质。 山西心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建于中阳县暖泉镇的九泉山,占地3000余亩,是一个集专家院士工作站、食用菌研究院、年产1亿棒菌包生产及养菌储存综合体、标准化大棚种植基地、黑木耳观光采摘文旅康养等于一体的上下游全链条循环经济产业园,公司副总经理雷永祥介绍说:“我们公司年产干耳5000吨,销往全国各地,年产值近10亿元,每年可带动中阳及周边县市10万余人次就业。” 中阳木耳不仅为全国人民的餐桌奉献了美味,也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链共同发展,同时促进了当地农民就业增收。任旭红是暖泉镇河底村人,现在是心言公司的一名工人,5月22日,记者在公司的苗棒厂拌料装袋车间见到了他,他说:“这份稳定的工作我感觉特别踏实,一个月能挣6000多块钱,家门口就地就业,还可以照顾父母。”暖泉镇刘家坪村妇女任桂英和丈夫刘利忠租了心言公司的31个木耳大棚,“以前到处打零工,有一下没一下的,一年也就能挣一两万元。种了木耳以后,心里特别有干劲,一个棚一年大概能有2万元的纯收入呢。”任桂英介绍说,以前棚里用的是东北拉来的菌棒,因为路途远麻将胡了下载入口,、路上有损耗,连运费带装卸费一棚得花1.5万元左右,现在用的是心言公司自己产的菌棒,只需要花1200元就到棚里了,大大地节约了成本。走进木耳大棚,只见一串串悬挂在空中的菌棒排列整齐,工人正在紧锣密鼓地“挂棒”,来自武家庄镇武家庄村的孙爱莲特别能干,“我一天能挂5000棒,一个月能挣1万多元呢。” 大闸蟹、三文鱼、火龙果,这些乍一听不大可能在山西生产的,现在不光在山西生产了,而且还“火出圈”。 在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郭家村,大片的盐碱滩地曾让当地农民苦恼不已。如今,这里分布着一个个现代化的南美白对虾养殖车间,“硝池水富含多种天然微量元素,非常有益于对虾养殖。我们采用工厂化养殖,8米见方的养殖水域可年产4批共5000斤对虾。”运城海晟源渔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啸很是骄傲,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不仅丰富了百姓的餐桌、带富了当地村民,也使昔日的地域劣势变成了优势。 “我们渔场占地面积85亩,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冷水鱼养殖基地,年成鱼500吨,年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。三文鱼在我们这里养到1公斤左右时销往山东,再进海里养一段时间就可以上市了。”在山西沁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,董事长胡进富隆重介绍了好多人并不了解的山西特产三文鱼。 美味的鱼虾、鲜美的菌菇、新奇的水果,老百姓的饭桌来自“海陆空”、集合新奇珍。从水域到森林,从作物到微生物,我省聚焦农业现代化大产业,着力提质增效,充分发挥地域比较优势,做好“土特产”文章,“大食物”广度不断拓展、深度持续延伸,不再只盯着有限的耕地解决吃饭问题,而是宜粮则粮、宜经则经、宜牧则牧、宜渔则渔、宜林则林,老百姓的餐桌越来越丰富,同时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。 近几年,“绿色健康”概念备受消费市场青睐。“营养健康食物更加受到居民关注。可以预判,未来优质、健康食物消费的增长空间巨大。”山西品牌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田德生表示。“绿色健康”消费理念,深刻触动着供给一端的调整与改革。延长产业链,提高供给效率,向二产部分要附加值、要新型食品,成为行业发展趋势,功能农业方兴未艾,富硒、有机等产品备受追捧。 顺应市场需求,我省立足资源禀赋优势,积极实施农业特优战略,发挥晋中国家农高区的科技优势,依托晋南果品、忻州杂粮、晋北肉类等平台,打造农业产业强镇和特优农业产业强县、省级重点产业链,发展乡村旅游、农村电商等新业态,以全产业链来推动农业的高质量发展。2023年我省新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、产业集群1个、产业强镇4个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4个,打造12个省级特优产业强县,更多像平遥牛肉、隰县玉露香梨、沁州黄小米、晋城三文鱼等三晋优品走出山西,丰富大家的餐桌,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。 阳泉市充分发挥富硒土地资源优势,今年将建设富硒杂粮标准生产基地10万亩、富硒连翘茶标准生产基地6000亩、富硒薯类标准生产基地1500亩、富硒水果标准生产基地2000亩、富硒蔬菜标准生产基地300亩。交口县与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合作,开发了“交香一号”“双香16号”等香菇新品种。建成有机种植产业循环示范园、双池“十里香菇长廊”和13个功能区,成为绿色循环高效的现代化食用菌园区。山西沁州黄小米(集团)有限公司特聘育种专家、植保与营养专家和病虫害防治专家组成谷种科研小组,加大沁州黄谷种科研,使沁州黄小米品质、色泽、口感稳步提升,成为名副其实的功能营养小米。 2023年我省启动5大类27项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新通过国家审定登记品种63个,入选国家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3个,全国最多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3.5%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全省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723个,超额完成年度任务。 在更广泛的空间里,人们通过现代科学的设计,正在生产出更多美味且健康的食品,也进一步推广节地、节水、节肥、节药、节能的生态循环模式,促进农业绿色发展。 山西省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雷普勋介绍说,鱼菜综合种养模式通过物理过滤、生物净化、杀菌消毒等技术措施实现循环水养殖,养殖尾水用于种植区域进行蔬菜种植,实现了“养鱼不换水、种菜不施肥”。从全省来看,平均单产每立方水体35公斤左右,与传统池塘养殖相比同产出节水约95%、节地约90%。 仓廪实,天下安。科技赋能大食物观,必将开辟更多获取食物的新途径,让食物品类更加丰富、结构更加优化、品质更有保障。 原标题:《托起舌尖幸福 共享美好生活——我省扎实践行大食物观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》